惠州科技馆展教人员业务培训2022年第24、25期(总第116、117期)要点分享 -爱游戏app官网

相关推荐
travel notes
惠州科技馆展教人员业务培训2022年第24、25期(总第116、117期)要点分享
发布日期:2022-12-02

2022年12月2日,惠州科技馆展教部组织开展了2022年第24期和第25期(总第116期和第117期)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分别是:《共振是什么》、《地震与防震减灾》。我馆全体讲解员和展教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主要培训要点分享如下:

一、共振是什么?

共振的定义: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和波长下,比其他频率和波长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和波长称之为共振频率和共振波长。

什么叫共振现象呢?共振现象即是当一个物体因发出声音而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也随着振动,这种现象就叫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的优点:

  1. 共振现象广泛用于测量振荡物体的未知频率;
  2. 共振现象在乐器产生不同的音符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共振现象广泛用于收音机调谐不同频道;
  4. 共振现象广泛用于分析音符;
  5. 共振现象广泛用于微波烹饪。

共振现象产生的生活应用: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共振例子,例如汽车引擎声音引起的共振、玻璃破碎、

风引起的悬索桥的振动、微波共振加热、使用共振频率的无线电频道控制、

大声音乐系统引起的振动等。

二、地震与防震减灾

地震是什么: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的传播方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世界地震分布: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分别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进入近代以来,发生过七次6级以上大地震,主要集中在四川境内,包括汶川、玉树、九寨沟大地震在内,最具影响力的一定是汶川的八级大地震,地震范围延长至全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强的一次。

隔震模型介绍

调谐质量减震模型演示了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后建筑物的减震效果,它主要是在建筑物顶部某个位置上设置惯性质量,配置弹簧和阻尼器与建筑物相连接,利用共振原理,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进行控制,达到减震的目的,可用于高层建筑,大型桥梁。海洋平台等工程,对地震,风,海浪等引起的振动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消能减震模型模拟了传统抗震结构建筑及安装了软钢阻尼器的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安装了阻尼器的建筑在地震中更安全,它是在房屋的某些部位设置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结构的反应,避免房屋产生破坏或坍塌。

隔震模型真实的演示了传统的非隔震房屋和隔震房屋在地震中的反应,隔震技术是在房屋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吸震作用,地震时上部结构作近似平动,结构反应仅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不仅达到了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造成损坏的目的,而且建筑装修及室内设备也得到有效保护。

遇到地震时我们避震?

避震原则: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三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跑去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而受伤。

网站地图